前不久,面试了一位珠宝设计专业毕业,而且还在社会中从事了近5年的设计师。
看其个人简历和资料背景,可谓出处有名、来头不小。听其语气,也是夸夸其谈、一腔热血。后来我思索了一番,让其试绘了一个简单款的大陆女戒,要其画三视图。。。。。。试工完毕交稿,我看了后颇为吃惊。该设计师所绘的三视图,竟变成了三个款!!!
众所周知,手绘三视图有一点点偏差时可以接受的,毕竟不是电绘。但若是成了三个款,可想而知其三视图的差异有多大。但若是刚从学校毕业的专业生,绘成这样也能理解。(因为现在的珠宝院校的教育本身就只重理论没有实践。)但这位却是在社会从事了5年之久!!!
珠宝设计师自身能力的不足,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中的原因除了中国珠宝教育体制的失败以外,还有就是企业急功近利的纯商业模式限制了设计师综合能力的提高。纵观整个珠宝行业,又有几家珠宝企业真正给平台给机会让设计师去参与制版、了解工艺、提高设计师的综合能力?每个老板心里都非常清楚提高设计师的综合能力的重要性,然而也更清楚这样做要付出多少的成本和人力物力。再说假如让设计师提高能力后“走人”了,那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吗?
于是乎,许多企业老板,都害怕自己的设计师能力提高后会被其他企业“挖走”,害怕自己的设计师过多的出头露面;同时也期待从别的企业引进新的人才来换取新的创新资源。。。。。。其根本的原因就是,许多企业未明白的一点就是:设计师并不是某个企业或某个老板的“资源”,一个成熟的设计师应该是整个珠宝行业的“资源”。即便是某个企业培养出来的“资源”,那也并不代表一辈子都是某个企业的“资源”。企业应当要把培养“设计师资源”当做是一种社会责任和行业精神,来推动整个珠宝行业的发展和提高中国珠宝设计的水平。只有这样我们的珠宝设计师...
(查看全文)
2009年12月7日,是令每一位深圳设计师激动的一天。(深圳首个“创意设计日”的诞生)
而对于我本人,更是没齿难忘。因为我这天代表的却是整个深圳珠宝设计师;行业推荐我作为深圳珠宝设计师代表,上台见证并宣读了《深圳设计师宣言》。。。。。
(来自深圳十个设计领域的设计师代表,看到我了吗?在右起第四个)
(签到处)
(瞧,深圳各大领导都到齐了。。。。。)
(座无虚席。。。。。...
(查看全文)
(本文为中国黄金报2009年约稿文章。转载请注明处处)
事因前不久在香港每两年举办一届的“国际珠宝设计大赛”暨“冠军中的冠军赛”中,作品《飞人》有幸偶获了个“卓越设计大奖”。中国黄金报社特专程邀我发表一下获奖感言。我一时喜忧兼半,回顾十年的设计生涯,点点滴滴,感触颇深。一时竟忘了是前提是说获奖感言。反对整个行业行情以及珠宝设计师的当今处境,倾述般的倒了一次苦水。。。。。。。专访人员一脸愕然。也许他们本期待的是我的欢欣雀跃,不料却收获了我的一肚子苦水。。。。。。。言归正传,现在把那天的我的“感言”粗略整理的一下,大致内容如下:
设计是一个复杂性,综合性很强的领域.其关键的一点就是怎样把一个抽象的概念转化为`一个具体的实体展现在众人的面前?一个概念的表达有很多种方式,这时就需要设计师怎样去理解和消化,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是经历了很长一番考量和思想的斗争.一方面想着如何的创新,一方面想着怎样的结合市场……..一方面,甚至还想着能否为公司所接受…….
而设计师的天性,通常都是喜欢自由,无拘无束的……而这么多的约束和层层面面的考虑.与设计师的初衷态度是相矛盾的…….于是,在与众多约束周旋相持的情况下.设计师习惯的形成了一种自己的不同应对措施.本着”适者生存的基础在矛盾中求统一在约束中求成长,…..于是,举着”创新的旗帜,迎合公司的效率,结合市场的需求…….可谓”创新之路艰辛并困难重重”.而只有在参加设计比赛时才有如脱笼之鸟,天高任飞……
设计实际上就是一条创新之路,而创新却不是设计师一个人就能做的好的事,它需要决策者以及团队的认同和配合,需要工艺上的更进和理解.还需要时间的考证和磨合…..创新之路是需要冒险的,有...
(查看全文)
珠宝设计,是我们一直在谈,谈了很久……而且还将继续讨论下去的一个热门话题. 其主要的一个原因是,珠宝首饰设计是一个复杂性,综合性很强的领域,它也绝不是就只有设计师就能做得好的事.其实中国并不缺乏优秀的设计和优秀的设计师,而为什么与国际设计水平却一直存在着实际上的差距呢?......当然,相比其它部分国家,珠宝行业在我国的起步要晚.但这绝不能成为我们落后的一贯借口吧!我觉得还有更多的原因要比这所谓的借口重要的多…….
首先谈谈差异化吧.去过香港珠宝展的人都有这种感觉,感觉深圳的珠宝展都已没什么吸引力了,感觉整个珠宝展的款式都差不多.更有老外同行人士笑言我们国内的珠宝 “是不是都是一个老板做出来的,怎么款式都差不多呢?”行内人士都知道,这是国内设计的瓶颈.如何打破这老大难的 “同质化”,还真让业内各界伤透了脑筋. 因为要创新就会有风险,创新是要付出成本的,而且收效还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还需要有耐心.市场的反馈是需要时间的…..这种苛刻的条件下,导致谁也不愿成为那个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就算有个别出来创新的,也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改变了一个细节,或是在原有的款式头上强加上一个富丽堂皇的所谓”附加值”的概念,利用高调的宣传力度包装出来.紧锣密鼓的鼓动群众去消费…..而最终,银子是赚了不少,还是未达到差异化的目的……
当然,商家为了谋利益,采取一些强有力的措施,自然无可非议.产品的 “附加值”的力量也 “无可置疑”.然而,珠宝设计的创新只是靠宣传和 “附加值”,是远远不够的.
还有,企业和设计师之间的不默契,以及互相的认可系数不高.也是阻碍珠宝设计发展的一个因素.
在国内,大部分企业还是存在 以 “量”为标,以 “利”为尺的管理模式.所谓 “量”,指的是设计师在单位时间内设计出图的数量,就算你设计的东西再有创新再有销量,如果你在半年才设计出那么...
(查看全文)
香港贸发局首次举办的国际珠宝设计大赛(冠军中之冠军) 于2009年三月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隆重举行颁奖典礼。该国际珠宝设计大奖由香港贸发局主办,由来自全球珠宝设计界的知名人士作为评委。比赛限定参赛者须于过去两年内曾获颁珠宝设计比赛冠军,因此是“优中选优”的较量。比赛共收到170份来自27个国家及地区的参赛作品,其中7份来自中国内地,24份来自香港,43份来自欧洲及42份来自北美,在最后进入决赛的八强当中,中国力量占了四席:来自深圳的王南阁和奉深,以及来自香港的张丽儿和黄莉娜。
我的获奖作品:《飞人》-----卓越设计大奖
作品类别:手镯 设计时间:一个月 制作时间:三个月
理念:灵感来源于运动员腾空飞跃的姿态,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运动员的竞技之美。
现将介绍仪式的相关相片和录影上传与大家共享。感受下国际珠宝设计比赛的公平公正和公开。看看香港举办的设计比赛是如何对待比赛的?是如何对待设计师的?再对比下我们中国大陆的珠宝设计比赛有什么不同?我们国内的比赛举办方该向香港以及国外学习些什么?我们国内的设计比赛又有多少是公平公开公正的,又有多少是以“设计师为本的”?商业味过重而且带着“潜规则”的设计比赛还有它的价值吗?设计比赛的主角到底是设计师还是评委或者还是赞助商呢???
查看全文)
在当今珠宝行业,市场强烈呼唤着好的设计,以及好的设计师;珠宝设计对珠宝行业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也是珠宝企业的核心竞争环节,这已毋庸置疑。然而,当人们聊到珠宝设计的时候,更多的涵义只是狭隘的泛指珠宝的外观描绘和形体造型,却忽略了珠宝设计其真正的涵义和价值所在。
我们知道中国的珠宝行业,最初主要以客户来料来图加工或在境外购买k金空托来满足客户对款式的需求。那时基本上谈不上什么珠宝设计,一般是市场上有什么,消费者就买什么,消费者着重考虑的是产品的价格和材料的类别。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对生活的质量以及品味也逐渐提高,为满足各色各样的场合的需要。人们对款式的要求也与日俱增。为满足市场的需求,于是才慢慢有了我们自己的珠宝设计。不过那时,珠宝设计也不过是模仿一些香港款或海外款稍稍改良一下而已。久而久之慢慢形成了所谓的“大陆款”。到行业整体发展的今日,各企业逐渐认识到了设计的重要性,只有设计创新才能推动和提升价值。于是珠宝商家从单一的赚取加工费慢慢过渡到了今日的品牌竞争。而“原创设计”和“差异化设计”也成了最近几年的热门话题。
然而,“原创设计”和“差异化设计”,本身就是一个病态的词汇,“设计”两个字本身就具备这两个功能,为何要把原创和差异单独提出来作为前缀。难道一定要加上前面的形容词设计才是具有原创性和差异性的吗?难道没有原创性和差异化的“设计”还能叫做是“设计”吗?那么我们以往所做的一切是设计?是绘图?还是在抄袭呢??这起码说明一点,我们都在病态的环境下潜移默化的曲解了“设计”本身的涵义。“原创”和“差异化”一直被我们给生生的从“设计”这一概念中剥离出去,而今,是该回归的时候了。
其实,也可以理解这两个病态词汇的出现和热...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