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直到现在,人们已渐渐地明白,设计是为人,而非产品或金钱,慢慢地明白了设计的这种人文精神。
而如何使中国的设计更具民族性和本土文化的特性,这是中国设计走向世界的根本,也是立足世界的根本。
中国的本土文化是什么?是儒学文化、五千年的封建文化,这些文化随着具体的事物通过视觉表现出来,如国画、书法、易经、禅学、五行八卦等等。民间有剪纸、泥塑、木版年画等,这就是一种文化,是现代设计在中国急需的养科。
俗语说:“根深才能叶茂”,中国目前的设计借鉴甚至抄袭西方的很多,这只是一种盲目的拿来主义,我们可以学习西方先进的现代的设计观念,而无需从形式上去照搬,这种照搬只会越来越失却本土自己的东西,跟着别人的步伐走。
我们一直鼓吹要和西方接轨甚至对话,这种接轨是要求有自己的东西,本土的文化内涵在里头,否则只是东施效颦,让别人耻笑而已。
香港的著名设计师靳埭强之所以走向成功,不仅因为他有一流的设计意识和头脑,也由于他在设计中加入了许多很中国化的东西,如中国古钱币、水墨文化、儒家文化,他很聪明,很懂得如何将浸淫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加入一些现代的调味剂呈现出来。他就这样一步步地跨向了世纪一流平面设计大师的行列。
另一方面,中国化的东西更能使人感到一份亲切,一份自豪,更有一种国人的设计文化。在20世纪前的欧美,没有一个艺术家会在画布上留出这么大的空白,然而,传统的中国画家们都把这片空白看作让人发挥想象的依据,中国的哲学就是强凋的万物变化不定。每当我在寻找这种契合点时,看到日本的设计作品,特别亲切,觉得自己找到了,找到有深刻理性的感性作品。古代日本是自然崇拜。一千年前文化借鉴中包括佛教、汉字书写体系和中国唐朝的艺术和建筑。日本的艺术既可能简朴,也可能繁复,既严肃又是诞,既有楚楚动人抽象的一面,又具有现实主义精神,这就是东西方交融,不正是我们要寻找的吗?从日本的设计作品中似乎看到了一种静、虚、空灵的境界,更深深地感受到了一种东方式的抽象。日本很多自称为大和民族的本土文化其实都是从中国流传过...
(查看全文)
说起右脑,大家会想到很多诸如“右脑记忆法”“开发右脑潜能”等这样的关于学习方法的文章,我现在要说的,是右脑与平面设计之间关系的粗浅心得与体会。
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部分,它们各有不同的功能。大脑左半球主要功能是进行逻辑推理和语言表达,右半球的主要功能是进行空间和图像的思维,具体的体现直觉、节奏、图像、想像、空间感、整体性等方面的能力,科学研究表明,左右脑记忆容量、记忆能力之比是1:1000000,即右脑容量和记忆能力是左脑的一百万倍。
在日常生活中,通常我们记不起一个人的名字,但可以依稀记得那个人的脸,我们会忘记一条路,但会隐约记得路边的景色,很多人恐怕拼不出 motorola、mcdonalds,但应该都会对这两个品牌的M图形不会陌生。提到苹果电脑你脑子里首先闪现的是什么?对了,就是那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Logo。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的右脑在我们不知不觉中发挥着巨大的图像记忆作用。
为企业和商品做标志设计,其实就是为企业和商品画一张脸,一张方便大家右脑记忆的脸。一张生动个性的脸可以为我们的客户节省大笔的广告支出。一张平庸的脸、容易混淆的脸同样也会让品牌的树立与推广面临困难重重。有的同学会说了,有些企业和商标不是图形啊,比如microsoft、IBM等等,都是英文单词或缩写构成,难道这些也是右脑记忆的范畴?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引入标准字的概念,什么叫标准字?标准字准确的说:其实就是将文字图形化、图像化。负责和规范的VI设计对于企业的名称和商品名称,都会通过图形的形式进行表达。当然在廉价设计费的因素下,目前市场上很多的设计,对企业名称和商品名称仍然停留在计算机字体的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对品牌认识的提高,这部分设计,将来会慢慢被企业废弃。原因只有一个:不容易被右脑接受的设计会直接导致广告成本的增加!
为客户或客户的产品打造而简洁、美观、时尚、个性的一张脸,才是平面设计师真正应该做的工作。做设计需要多动右脑,而设计的目的也是为消费者的右脑而服务,说了这么多,让我们放松一下,来听听这些对右脑有帮助的曲子吧�%
(查看全文)
(查看全文)
(查看全文)
为何?一、中国从原始社会就有许多设计方面典型佳作,如半坡氏族的彩陶,做工精良的骨器,后有商代的青铜,秦汉的漆器,汉代画像石,画像砖,隋唐宋的唐三彩、瓷器,不一而足,而其中的造型、图案、色彩,都带有原创元素,对现代平面设计具有极高的借鉴性。二、中国是一个人口最多,地域最广的第三世界国家,是有着极其完备的历史叙想和悠久的文化传统。中国从未经历过较完全的殖民化过程,本土文化的凝聚力也从未消失过。因此,继承并发掘中国的本土性的平面设计理论使之能够在现代社会发挥作用,将是一个具有巨大魅力的课题,有利于中国艺术设计理论由第一世界艺术设计的从属形态转变为中国艺术设计理论的独立形态。三、不能否认中国的现代化过程是一个不断向西方学习的过程。那么,中国的平面设计也似应当以开放的胸襟来接触西方的设计理念和作品。我想这还要从两种文化的碰撞上谈起。
东西方文化各有特点,无优劣之分,东方文化之核心在于其自然观,天人合一、和谐共存,西方文化的核心在于理性的精神,科学的精神,两种文化都经历过盛衰,衰盛的发展与转化。以世界范围来看,它们呈现一种此起彼伏,遥相呼应的状态,在国际交往中,我们一方面要有实事求是不卑不亢的态度,不妄自尊大,也不要妄自菲薄;另一方面还要具备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眼光和高屋建瓴的胸襟,这实则就对我们的设计师提出了一个很高的要求,包括知识面与人的操守、修养、眼界等。
此话题又引出另外一话题,即“东道西器”问题,“东道西器”是韩国近代应对西风东渐的文化策略,类似于中国的“中学为体,西...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