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宝精品导购互动平台 投稿
         
1  /  1  页   1 跳转

婚爱珠宝

躲不起
头像
离线 组别:珠宝小宝宝
20 个金币
积分123
帖子 74      精华:0
喜欢的明星:(无)
注册时间 2012-02-10
发表于 2012-04-06 14:27 显示全部


佐卡伊珠宝网调查我国珠宝年销售额将超2000亿元。但与此同时,对于各种珠宝首饰的质量投诉也与日俱增。 

  案例1

  “毒首饰”含镉、铅等致癌物质

  据今年初美联社的调查,在被禁止往儿童首饰中添加铅之后,一些中国生产商代之以更加危险的重金属镉。不久前,迪斯尼“公主与青蛙”和“小仙女”系列儿童饰品相继因为含镉和含铅而被召回。
  美联社抽检发现,含镉的儿童玩具数量,已由2007年占总数的0.5%,提升至2009年的2.2%,近年有关镉的投诉也在不断增加。

  内幕:国内不少仿真首饰有害


  目前欧盟、美国、日本、中国等医学研究机构均已做出了铅、镉对人类环境造成危害的报告。欧盟、美国、日本政府也相继提出了对含铅、含镉合金应用的政府限令。然而,由于目前国内首饰监管市场远未达到欧美国家那样成熟的阶段,一些不良商家为牟取暴利,不惜拿消费者的性命健康做赌注。
  案例2

  限售促销商品常常偷工减料

  国内某知名钻石品牌在去年圣诞节期间推出一款优惠对戒,事后遭到不少消费者投诉。一位黄小姐买了优惠对戒一周左右,对戒上的2颗小钻石就都脱落了。
  
  内幕:碎钻成本不过几十元

  很多公司都在节日期间大搞促销活动,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原本承诺“一口价”的一些知名品牌也开始打起折来。据业内人士透露,促销商品在生产过程中很容易偷工减料,比如做指环的18K金中间是掏空的,这样重量就轻了很多,光看外表是无法看出任何门道的。而镶在对戒上的碎钻其实价格极低,成本不过几十元一粒,算上加工费等各种费用,对戒的成本最多不过400元。
 
  案例3

  打着免费清洗的幌子“偷金”

  买了两年多的金项链不光亮了,秦小姐决定趁春节时间去金店清洗一下。“对方除了表示收费15元外,没有其他任何交代。”秦小姐说,当着自己的面,老板用镊子将项链放进身旁一个半透明的杯子里。浸泡几秒钟后,老板将项链捞出来又放进另一个杯子里。如此浸泡几次后,大约过了2分钟,金项链颜色果然亮了不少,老板就将项链交还给秦小姐。

  中午回家,秦小姐再把项链拿出来仔细查看,发现原本应该光滑的项链表面好像有些很细微的凹凸感。她心里不踏实,就出门到另外一家黄金(1127.80,5.30,0.47%)首饰店称重量,发现原本29克的项链只剩24.55克。


  内幕:金饰成品也能掺假
  一名曾从事黄金饰品加工的男子向记者揭露了一些黑心首饰加工点的“偷金”内幕。据透露,金首饰佩戴久了,表层可能会因为氧化或污垢积聚而失去光彩。有些黑心加工店主就会以免费为顾客清洗首饰为幌子,使用一种化学液体,不知不觉中将首饰剥掉一层金,只要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就能将黄金还原出来,从而达到“偷金”的目的。

  案例4

  网购常夸大其词 水钻说成钻石

  戴了一个月后,手链先是颜色脱落,像生锈了一样,斑斑点点。最后整个手链颜色都变了,无法再配戴。她把产品拿到检测部门检测后被告知,该手链是玻璃制品而非水晶制品。

  内幕:网购取证难维权更难

  据了解,所谓的“金发晶”、“红兔毛”、“绿幽灵”等水晶商品,其实是掺有杂质的水晶,贵重的水晶应该纯净无杂质。而碧玺其实就是电气石,分很多种价差,其中纯红色透明度高的产品才是上品,但商家不分等级将所有产品都炒到惊人的高价。此外,一些网站将人工祖母绿、人工琥珀、化学处理的翡翠等当成天然产品卖的不法行为也屡屡出现,有的把养殖珍珠当成天然珍珠,甚至一些低档的“水钻”即锆石,也宣称成钻石来出售。

  案例5

  镀钯白银、白色K金当成“白金”卖

  一般黄金饰品中都含有不同比例的其他物质,国家标准明确规定,商家销售的每件黄金制品必须标明其成色,即含金量,但不得使用“千足纯金”、“纯金”以及实际上并不存在的“24K金”等不规范的标注方法。但在黄金饰品市场上,类似“纯金”、“24K金”这样的虚假标注行为仍不少见。


  案例6

  “人造美女”迷人眼,骗你没商量

  去年9月,郭子铭在古玩市场上看上一颗红宝石戒面,并以2880元买了下来。可是,拿到检测机构检测却让人大吃一惊,该宝石竟然是合成立方氧化锆,价格与天然红宝石相差悬殊。

  内幕:电视购物常常被宰

  在目前的珠宝市场上,将合成祖母绿当作天然祖母绿出售、合成碳硅石冒充天然钻石、把石榴石标为红宝石的事情也时有发生。还有的将杂质白钻当成黄钻石销售,或采用高温成型工艺将白色钻石“染”成蓝色钻石,这些也都是圈内“不能说的秘密”。

  案例7

  钻石脱落丢失谁该担责?

  5个月前,张女士夫妇在天河一家珠宝店花了近万元购买一枚钻戒,但佩戴4个多月后,戒指上的钻石便脱落丢失。之后,张女士回到当日购买钻戒的门店,要求更换一枚同样款式的戒指,但遭到店员的拒绝。

  店员告诉她,戒指钻石脱落因为佩戴和养护不当造成,与钻戒质量无关。而且张女士购买的钻戒已超过店规所规定的3个月保修期,所以维修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

  内幕:“三包”售后形同虚设

  在珠宝首饰消费热日渐兴起的今天,遇到像张女士一样尴尬遭遇的人不在少数。记者走访发现,许多珠宝店都依据自己公司的规定来做售后服务,没有统一的标准规范,唯一相同点是“只售不退”、“换大不换小”的“行规”。在一些规模较大的连锁品牌店可凭购物小票得到终身免费维修服务,但维修周期都比较长,一般都在2~3个月左右。而规模小的珠宝店一般规定保修期3个月,逾期就需要付维修手工费,低则几十元,高则两三百元。


  所谓的潜规则,不可能永远潜在“水底”,总有浮出水面的那一刻;而走过懵懂消费期的“珠宝菜鸟”们,也终有进入理性消费阶段的那一天。
  所幸的是,随着行业慢慢走向成熟,一些低层次的竞争手段也逐渐被不少知名品牌所摒弃。聪明的商家意识到,忽悠得了一时,忽悠不了一世。与其将心思花在“歪门邪道”上,还不如好好做其长远打算,因为,如何与消费者建立长期的相互信任关系,才是致胜的王道。
1  /  1  页   1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