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宝精品导购互动平台 投稿
         
1  /  1  页   1 跳转

藏宝秘密

tangjiacheng006
头像
离线 组别:珠宝学徒
227.6 个金币
积分819
帖子 384      精华:3
喜欢的明星:F4
注册时间 2009-02-24
发表于 2009-08-09 11:05 显示全部


一段时间以来,书画拍卖市场热火朝天,不少作品成交价不断刷新,其上升的势头让人心动。不过令人关注的是,目前书画市场的发展似乎尚不平衡。有些画家的艺术成就与其市场表现很不相称。这种情况,在老画家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O+ ^" W* l1 P  V/ F
  7 l( q& c/ e, ^! }
  如人物、山水画家王仲清,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已名噪一时。他的彩墨连环画《苗山怒火》《阿诗玛》开创了这一画种的先河;加上巨制工笔重彩的《胡笳十八拍》《长恨歌》和大型军史画《歃血为盟》等,在当时都产生过巨大影响,由此奠定了他在画坛的地位。又如旅美山水画家伏文彦,长期追随张大千、汪亚尘,以浑厚雅逸在海内外享有盛誉,其没骨设色山水在张大千泼墨泼彩新技法基础上而抒新意,画坛评价:“为大风堂弟子中能以大千笔法作自己的画,诚乃活学张大千者。”认为他的山水画在当今沪上屈指可数。再如以画虎著称的吴寿谷,作品典雅工丽,具有宫廷画的美感,显示出一种高贵的王者气象。谢稚柳等人曾盛赞他“眼前有虎,胸中有虎,笔下有虎”;“气度不凡,大家风范”。但现在他们的作品在市场上却表现平平,甚至流标。如伏文彦、汪亚尘1941年创作的《清溪垂钓图》,62.5×32cm,去年6月敬华估价仅8000——10000元,竟也无人问津。类似这种被市场低估的老画家,应当不在少数。6 ^$ W5 X1 {9 O. v5 v
  0 W/ z+ n& A7 X3 m7 ?7 w  z. [
  出现这种现象,相当程度上是由非艺术的市场因素所致。$ t0 G9 U- \" [3 N1 c0 M/ @, L
  
        首先,这些老画家远离了市场。其中,如张守仁、伏文彦旅居海外多年;即使在国内的,也往往因年龄、精力、观念等原因很少涉足市场。尽管当年都属一时俊彦,现在事过境迁,逐渐被人淡忘了。
# M3 Z) r( A& d
  6 k3 V' y2 U) B  p
  其次,从需求方面说,不少收藏者急功近利,仅满足于短期商业行为,以致人云亦云,“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忽视了待价而沽的精品。


  再次,市场不规范。个别拍卖行利用某些老画家不谙市场运作的弱点,上下其手,故意给画家“吃药”,令他们谈市场色变,避之唯恐不及,从而形成了某种恶性循环。

        总之,投资者大可不必争挤“独木桥”,而另辟蹊径,人弃我取,人无我有。如此,必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  /  1  页   1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