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宝精品导购互动平台 投稿
         
1  /  1  页   1 跳转

珠宝设计

kun872085955.
头像
离线 组别:珠宝学徒
20 个金币
积分699
帖子 233      精华:0
喜欢的明星:(无)
注册时间 2015-10-22
发表于 2015-11-13 14:45 只看楼主


一、风口已经过去?
近段时间以来,资本寒冬论甚嚣尘上,在O2O们从云端摔回地面的同时,社交产品创业者们也纷纷被打入冷宫。“社交啊,现在就是个坑。”“这个时候,谁还看社交啊?”投资经理们如是说。在他们看来,一来社交看不懂、离钱太远,二来已经有了微信QQ这样连阿里都奈何不得的巨怪、几成垄断之势,三来最主要的,过去几年来各种社交产品走马灯式地PR,各种新奇概念、豪华团队、牛人背景、运营资源漫天飞,然而——
几年过去了,好像纷纷都没了声音。钱也砸了,并没有谁真正起来。
社交确实是个坑,别看门槛低得要死,好像是个人都能说“我要做社交”,但其难度却高得波诡云谲,落得不错还能“火一把才死”,而大多数产品除了在各种互联网媒体露下脸,接下来就只能注定默默无闻。于是人们纷纷说,时间窗口已经过去了,人们从PC向移动端迁移的红利已经耗尽,社交已无风口。
他们说得对不对?也对也不对。贵阳哪里治白癜风比较好
为何不对?因为按照这种笼统的“时间窗口论”,脸书根本别想起来,MySpace当时可是如日中天;微信也根本别想闹腾,因为那时候全中国一大半人都用了QQ。然而这些产品为何起来了?原因在于虽然本质都是“社交网络”,但却是不同类型、不同形态甚至“不同时代”的产品。所以,我们充其量只能说“某一时代”产品的时间窗口已经结束,比如“传统的关系链结构”产品已无空间,中国有微信美国有脸书,再怎么“切、加、变”都只是自娱自乐。还是关注?还是广场?还是im?还是news feed?……别看了没戏的。贵阳哪里看白癜风
但如果,是全新结构形态的下一代社交网络呢?
为何又对呢?因为能够想到、设计甚至开发出这种下一代社交网络,远远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这需要的是对人性最深入的洞察,和对社会结构及未来趋势的敏锐感知,远远不是技术、资金和牛逼背景可以解决的。我们现在看移动互联网的早期,像陌陌等产品在结构和功能上都不复杂,只要恰好处在PC向移动迁移的“人口红利大潮”中就能取得成功,而这种成功在今天已经完全不可复制了。贵阳好的白癜风珠宝
所以,移动互联网的早期是社交产品的“风口期”,所谓风口就是借着势就可以了、猪都能上天。而眼下的时代则成为社交产品的“迭代攻坚期”,巨大的机会仍然存在,但像金矿一般深埋地下,不是一般人可以触及。这是一个万死一生的蛮荒之地,只有真正的“产品教父”才能挣扎求生,也正因为如此社交成为“互联网之王”——难度最高,获利最大。
这是一片没有风吹过的金矿。风该停了,那些靠炒作一个概念、拿着一个BP、靠一个所谓牛逼背景忽悠投资人的项目应该死去了,他们的死带来的不应是对社交赛道的失望,而是冷静实干者的新生。从“是个人都能做”的生意,到少数高智商者的权力游戏,这个故事才有意思。
机会还在,机会很大,可是金矿埋在哪里?
二、社交产品的赛道分析
分析社交创业,少不了对赛道的把握。知乎上创新工场的孙志超一气之下罗列了39种社交概念:通用社交、群聊社交、问答社交、职场社交、夜店社交……看得人头昏眼花。孙总的回答肯定是想讽刺一下,社交产品概念太多、水分太大。然而不管创业者和VC们怎么炒概念,其实宏观来看,社交领域有且只有两条赛道。
一是以熟人沟通为“侧重”的熟人社交,这条赛道的代表自然是微信。一是以陌生人交流为“侧重”的陌生人社交。而陌生人社交又有两种趋势:
一个是“反社交压力”的弱身份化,即不强调身份和内容的沉淀,用户上去纯粹是为了卸下面具释放社交压力,或者一时无聊打发时间,从无秘、耳语到早期的same、抱抱,其实都是这个类型。这类产品的特点是短平快、噱头很足,很容易在产品的早期取得成功——请注意,只是早期哦。
另一个是“强调社交增值”的强身份化,即尽管是陌生社交,但仍强调稳定的id身份、个人数据信息的沉淀和内容的积累,这样的代表有脉脉、微博等,他们制造一种“虽然现实生活中不认识、但网络上已经比较熟络”的状态,从而带来一种拓宽人际版图、打开人脉圈的“增值体验”。
OK,那么这两条赛道三个方向分别对应了人们什么需求呢?——约炮?我去……不要一提社交就是约炮,不过我们也承认,这三者都贯穿着“男女之间的化学反应”,这是共性,我们来说差异点。
1、熟人社交,替代的是日常生活中的沟通说话,我今天懒得见你了,我们用微信聊!
2、反压力的陌生社交是无聊经济的产物,人们要排遣无聊,人们要宣泄内心,人们要刺激一下——来,我们摘下面具爽一把。今天有一张“坏坏的”照片必须发憋不住了,来,我们去same上找个频道。
3、强身份化的陌生社交则对应人们在社交中的“投资倾向”,即每个人都想通过结识更多的人脉来提升自己的“社交资产”、获得一种“增值状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扩大人际圈、拓宽人脉版图、提升自己的社交影响力。“哈哈,我今天加到俞敏洪咯,我可是认识俞敏洪的人哦,俞敏洪给我点赞咯!”“哈哈,现在互联网圈一半公司的人我都认识,虽没见面,但我的知名度起来了。”
从需求迫切和场景频率两个角度看,熟人社交最迫切频繁,强身份化的陌生社交是“入世主义者”的最爱,而反压力社交是人们面临巨大社交压力忽然想要“避世”的选择,或者实在无聊需要排遣的去处,频率最不稳定。由此,三者的商业价值由高到低,熟人社交已经被形成“大网效应”的微信锁死,反压力社交因为身份关系难以沉淀、负能量常常很多,商业前景一直乌云密布。
看起来,只有强调身份关系、信息沉淀、能给用户带来“增值体验”的这部分陌生人社交了。
omg,这又是一个军阀混战的炼狱,陌陌、微博、QQ兴趣部落、贴吧、豆瓣、脉脉……你真的不是把我往坑里推吗?
三、陌生社交的困境和难点
你说的没错,这是一个哀鸿遍野的市场。野路子产品菜狗我曾经赋诗一首说明惨状:
“用户少,承诺的服务和氛围成空头。用户多,信息过载的feed流茫然无措。调性低,一时速爽然用户结构空心化。调性高,只有大牛ugc结构中心化。去社交压力,匿名随机结果关系不沉淀。强用户profile,用户门槛高需求场景全受限。卖卖电商,玩着玩着变味了很像微商。卖卖线下机会,做小生意可以、容易变味、模式重、前方遥遥无期。玩玩社群,封闭化很强用户难增长或者广场化太强用户说话对不上。玩玩场景,频率根本不高凭什么装你就为了偶遇?走大平台路线,赌大家伙看不明白反应不来不迭代。走垂直路线,小而美是伪命题人数有限用户成本高收益起不来。一时copy,已经用n个人也在做了。一时创新,往往拍脑子交互成本高需求弱炫目掩盖。结论:逐鹿中原不怕死,看谁解题通吃完。加评:世界很残酷没有奇迹,颠覆或可能存于系统。”
这好像一口气黑了一大半的社交产品……
社交产品的核心难点在于,他和传统商业逻辑完全不同,传统商业逻辑是“成功试点然后规模化”,社交产品得建立一个人性的生态。是不是有点抽象?我们举一个类比:
传统商业的逻辑是:我开一家咖啡店,生意很好,模式验证了。现在融一笔钱,来解决开100家的问题,ok又解决了。现在再给我一笔钱,开10000家……
社交项目的逻辑是:在茫茫的沙漠中,我修了几个可以免费饮食的房子,ok第一批探险者进来了,极度饥渴的他们很满意。于是我融一笔钱,修一条快速到达的马路,更多的人来了。于是我融一笔钱,解决区域供电供水问题,这里不再人迹罕至了。于是我又融一笔钱,修建了商业区、娱乐区、红灯区,于是你懂的,花花的银子进来了。
这样的典型例子比如微信,从“免费短信”到语音信息,从附近的人、摇一摇出兵陌生人“刺激”到朋友圈形成内容沉淀,从订阅号充实内容质量到服务号打开团体社群合作大门,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每一步都命中要害。试想,如果微信从开始到现在只是一味强化im,强化强化再强化,会有今天吗?
社交项目就是基础设施和生态体系的格局思维,很多时候搞不好,恰恰是因为套用了传统商业逻辑:我免费饮食的房子满足了用户,于是我修100家10000家、把每个房子修到更好更更好极致了……怎么没更多人来呀?又或者一上来就在茫茫沙漠中修红灯区,我要离钱近,怎么开了半天没有人呀?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某个社交产品的贴纸功能爆火了,他融了一大笔钱去强化这个功能、做到极致,贴纸越来越丰富、图画质量越来越高,结果用户却并没有显著增长;某直男癌社交产品一上来就瞄准最来钱的地方,男女互动要直接,结果女用户死活不来、十六个男用户匹配一个女用户凄惨得可怜。
社交产品满足的不是某类人在某个时刻的某种需求,而是要把各种人在各个时刻的各种需求“撮合”起来,制造一个“平衡状态”。然而现实中,中国的“扎克伯格”们总是迅速放大某个点的效率,在短时间内赢得海量的用户引入,尽管这种效率的急剧增加可以让用户形成某种“依赖和归属”,但如果其他方面没有建设,则副作用无穷。这就像我们常常看到的那样,“约炮类”产品迅速放大了直男们“勾搭到附近的女生”的效率,但同时给女性用户带来巨大的骚扰,导致平台核心的优质女性纷纷逃离。
1  /  1  页   1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