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宝精品导购互动平台 投稿
         
1  /  1  页   1 跳转

我爱翡翠

和田映玉
头像
离线 组别:珠宝学童
20 个金币
积分306
帖子 102      精华:0
喜欢的明星:(无)
注册时间 2012-09-25
发表于 2012-11-27 14:59 只看楼主


国内玉器拍卖市场现在流行“古的不如旧的,旧的不如新的,新的不如仿的”,虽不能完全反映中国玉器拍卖市场的真实情况,确也道出了部分实情。这是完全本末倒置的。在玉器市场,一件汉代玉璧价格可能还不如一件新做的玉璧。有的人还说,古玉不一定是和田玉,新玉是和田玉,光是玉料就很值钱,因而还是买新的好。更有人说高古玉是“高危股”。照此推论,中国文化岂不是“高危文化”,何需弘扬?古玩市场也用不着开了。古玉遭冷遇的主要原因,一是古玉市场没有放开,真正好的古玉不能上市,一些假冒伪劣的玉器乘虚而入,扰乱市场;二是
  
  市场缺乏诚信,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常有之;三是缺乏权威机关与权威人士鉴定。古玉遭冷遇的直接后果,是市场冷清,一些拍卖行征集到的一些不错的古玉货源,常常无人问津,有的干脆只展不拍,或撤拍,信心不足。
  
  相比较而言,在西方拍卖市场拍卖的中国玉器,却主要是高古玉器。在西方收藏家眼里,汉以前的高古玉,才是中国文化的精华,才是中国玉文化的化身,才是东方美的象征。所以,西方拍卖的玉器,以高古玉为主,有时拍卖一些近现代的玉器,主要也是为了吸引东方买家,满足东方市场。
  
  玉器专家多如过江之鲫
  
  哪里有钱赚,哪里就有市场,哪里就有专家。在玉器市场日益火热,玉器买卖日益兴隆的同时,专家队伍也日益壮大,不知道一下子从哪里冒出来如此多的专家。
  
  这些所谓的玉器专家,做的是地道的玉器专家工作,出书大多是这些专家喜欢做的工作。古玩书架上一些“短平快”的书,几乎都出自这些人的手。而作者的真实情况,我们一点也不清楚,不少书用的还是笔名。有的可能连笔名还算不上,是临时起的名字,供一次性消费使用。有了著作,就成了名副其实的专家。这些专家第二件喜欢做的事,是坐堂会诊,或做客媒体,或在报刊写专栏,做起鉴定玉器的工作。大胆一点的专家还收徒授课,讲授玉器鉴定知识,前提是以自己收藏的玉器为标准器,甚至还乘机推销自己的藏品。更有甚者,部分专家还吹嘘自己是某某权威的高足,而人家根本不认识这个人。这些自称专家做的事,无非是以讹传讹,浑水摸鱼,从中牟利。
1  /  1  页   1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