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珠宝精品导购互动平台 投稿
         
1  /  1  页   1 跳转

精英生活

liuli66
头像
离线 组别:珠宝小明星
1791.2 个金币
积分5540
帖子 2221      精华:4
喜欢的明星:王菲
注册时间 2009-02-02
发表于 2009-09-08 17:30 只看楼主


人物档案
王亚东 49岁 工程师
万 晴 47岁 教师
结婚日期:1988年12月8日
熟悉万晴和她丈夫王亚东的人,都习惯喊她们“万老师”、“王工”。采访万老师和王工是一个周日的早晨,那天很巧,正好是他们儿子20岁的生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回忆过去的时光,感觉很美好。
恋爱花销少 开心却不少
1987年,万老师和王工经同事介绍认识,几次见面聊天后,两人都觉得对方人不错,没什么大问题,就确定恋爱关系了。
万老师说,那时候谈恋爱没什么浪漫的,休息时才会聚到一起,两人在一起聊聊天、逛逛街,就觉得很开心了。那会儿谈恋爱的花销也很少,万老师贴心地不提任何要求,逛街的时候,通常王工会付钱,请她吃些小吃。偶尔,两人也会逛逛公园,到圆通山、翠湖啊去转转,拍些照片留作纪念。
恋爱一年多,万老师和王工决定要领证结婚了。当时,领结婚证得先到单位开证明,拿着证明再去街道办事处开婚检证明,然后才能到指定医院做婚检。万老师和王工去的是官渡区医院,现在听着没多远,当时可不是短距离。虽然当时也有公交车,但万老师和王工还是一大早就出发,转了两三趟公交车,摇晃两个多小时后才到了医院做检查。做完婚检,拿到医院出具的证明,万老师和王工才能拿着已经准备好的2寸黑白照片,带着户口本,去领结婚证。
结婚的新房,是万老师学校分的,一套三室一厅50多平米的房子。万老师和王工拿出不到一万元钱来筹备婚事,花7000元布置了新房,做了家具:一张双人床、一个组合柜、一个写字台、一个书柜、一组沙发;还买了一台18英寸的彩电和一台洗衣机。
当时,买彩电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虽然价钱不贵,2000多元一台,可是得排队,领号,颇费一番周折。王工记得,那台彩电是在农展馆排了好几天队才买到的。
上世纪80年代末,万老师和王工的收入都不高,他们是一点点攒钱,一点点置业,“攒上一年的钱,能买个电冰箱;再攒上一年的钱,又添个录像机……”
结婚日子是万老师和王工挑的,1988年12月8日,是一个无论农历、公历,还是年、月、日、星期都是双数的日子,讨个“成双成对”好彩头。婚事操办得很简单,万老师和王工没有请客吃饭,只把要好的朋友同事请来家里坐坐,吃点瓜子、糖,聊聊天。大家闹了一会儿新房,当时最流行的就是问新郎新娘谁追谁。万老师和王工还把糖、花生、瓜子和烟,用一个个粉红色的小纸袋封好,给同事、朋友每人送了一份。而大家也五毛、一块地回贺礼。
婚戒指婚后才补
当年婚事虽然办得简单,但婚纱照却一点不马虎。两人去了马市口的国际相馆,花300多元钱照了一套中档价位的婚纱照。虽然新娘没化妆,婚纱挑选的余地也不大,但摄影师还是帮他们拍了一组还算不错的婚纱照,并挑选了一张,放大成16寸,珍藏起来。
那时候结婚流行新娘有双红皮鞋,万老师当然也不例外。为了准备结婚,万老师花300元给自己买了一身羊毛绒套装,逛了好久才找到一双喜欢但不太合脚的红皮鞋。“鞋子不贵,就四五十元钱,却很夹脚,穿着不舒服。”回想起当年那双细跟铜钉红皮鞋,万老师还觉得挺有意思,因为鞋不合脚,走路也不稳,不得已穿了一两回,就再也没碰过了。
当年结婚,流行男士要给女士送点信物,比如给新娘买枚金戒指。结婚的时候,王工没表示,万老师也不好意思要。万老师笑着说,以前对这事还有些耿耿于怀,闹情绪时常常会提起来。婚后,王工心里一直挂着这事儿,找机会补了一枚漂亮的金戒指。
接受记者采访时,万老师手上却没戴那枚金戒指,她戴着一枚2005年王工从大理买回来的银戒指。万老师说:“我很喜欢这枚戒指,就一直戴着它,它的造型很别致,就像两颗心靠在一起。”
攒了四年
买全三转一响 还有一咔嚓
人物档案
刘跃升 57岁 现自营花草店
陈丽芬 55岁 家庭主妇
结婚日期:1977年2月1日
刘跃升说,在他们那个年代凡是男人都要会点木工活,小到板凳,大到床。对这个手艺活他颇感自豪,因为他结婚时用的三门柜、大床、角柜、茶几、写字台都是自己动手做的。木料方面,自己买了些,手头实在紧,就去厂里捡些废弃木料,一拼一接总有用得上的地方。而在所有家具中,刘跃升觉得最自豪的是他亲手做的弹簧沙发,这可是当年最时髦、最能挣面子的东西,光画图纸设计就用了好几天。款式虽然只是简单的长条型,但长、宽、高都要计算准确,放在屋子里哪个位置最合适,比划好几次才敢动手,因为物料金贵,容不得半点差错。装上弹簧、铺上山茅草,再用棉布打个套子,别提多有成就感了。就连陈丽芬也说,家里来的客人都是一边坐在沙发上享受着,一边不停地夸他们俩口子会过日子。
刘跃升和陈丽芬是通过同事介绍洎甴恋爱的,两人相处热切又处处注意分寸,牵手万万不敢,但心里却甜如蜜。那时,刘跃升的工资是每个月36元,为了能体面地成个家,他早早就为婚事做准备,足足“艰苦奋斗”了4年,节省下一切能节省的开支,存啊存啊,终于有钱在结婚时一次购入当年必不可少的“三转一响一咔嚓 ”。三转为:上海牌手表,男款120元、女款110元;飞鸽牌自行车180元;蜜蜂牌缝纫机140元。一响为红灯牌收音机一个,120元。一咔嚓为上海产的海鸥牌照相机一台,装135胶卷,款式是那种镜头要从上往下看的,140元不是太贵,但当时很少有家庭拥有这种生活必备品之外的东西,算是个稀罕物件。
刘跃升以前的家在钱局街敬节堂巷18号,那是一个住有12户人家的院子,除了有砖木结构的平层正屋,还有两层小楼的厢房,每户人家住一间,小的房间大概有13平方米,而大的房间大概会有50平方米左右,用木板从中间一隔,就变成了DIY式的一室一厅。当年能住大房间还是小房间是由家中人口数量而定的。刘跃升家有兄弟姐妹7人,加上长辈,共有20多个人,分到了一大一小两间房,挤是挤了点,不过很有人情味。
他和妻子陈丽芬结婚那天,整个院子都喜气洋洋,就好像是自己家里的事情一样,邻居把自己的屋子都收拾一新,给新人腾出地方来,让他们摆喜酒。比起上餐馆,刘跃升觉得在家里自己做更好,一来省钱,二来热闹,边玩边做边吃,很尽兴。他们结婚那天借了邻居家所有的屋子,加上自己家的地方,再摆三桌主桌在院子里,一共15桌,鸡、鸭、鱼、肉样样有,共花费500块。
收到的贺礼中,热水瓶、玻璃杯若干个,高脚、低脚痰盂缸若干个,印着红双喜或龙凤图案的搪瓷脸盆、被面等等,那时还不流行送红包,但他们还是收到了一位亲戚送的5元钱。
轩轩猪妞
头像
离线 组别:珠宝达人
970.2 个金币
积分3839
帖子 2669      精华:4
喜欢的明星:周迅
注册时间 2009-05-31
发表于 2009-09-09 12:42


那时候的红就是讨吉历
kitchow
头像
离线 组别:珠宝学童
2905 个金币
积分232
帖子 212      精华:0
喜欢的明星:梁朝伟
注册时间 2009-02-07
发表于 2009-09-09 12:45


可惜我没有,哈
thy9882051
头像
离线 组别:珠宝学徒
7891.2 个金币
积分734
帖子 318      精华:0
喜欢的明星:戴安娜
注册时间 2009-09-05
发表于 2009-09-09 12:59


红皮鞋穿的时间就那一次吧,平时恐怕很少有人在穿了
1  /  1  页   1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