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
钻石是天神的眼泪,它生成于神秘的大自然,形成于30亿年前,埋藏于岩石深处,神奇而古老,稀有而珍贵。闪耀在人们面前的
钻石璀璨夺目,坚硬而永不变形的特质被赋予恒久的深刻内涵,成为爱和美丽的化身。
自古以来,王者领袖都被
钻石的光芒和浪漫所深深吸引,要拥有它和佩带它。
钻石亦是力量,勇气和无敌的象征。
钻石的英文名称diamond,来源于希腊文金刚—— adams,意为“无可征服”。 希腊人相信
钻石内含的火光代表永恒的爱火,
钻石在人们心中有着无可抗拒的魔力,人们崇拜它,对它有一股热切追求的渴望。
遥远的公元一世纪,博物学家普林尼第一个通过
钻石原石的透明度,颜色以及对热的承受能力来定义它们的珍贵程度。
史载最早关于
钻石矿床的描述,是记载在羊皮纸上的一段梵文:“8个钻矿分布在神秘的地方,人们发现一颗最美丽的
钻石有20坦都拉重,价值200000个银币,水一般的颜色啊,比任何珠宝都要珍贵!”
比利时
钻石文化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上溯到1465年,15世纪中叶。此后的550年间,比利时的切割大师们,用智慧发明各种
钻石切割工具,并在原有的基础上研发、切割出各式琢型的
钻石。这里的
钻石切割的每一次变革都影响着全球
钻石工业的发展,比利时也逐步奠定了作为世界
钻石之都的地位。
钻石,曾经一度只是贵族佩戴的饰品。15世纪以前,只有皇帝才能佩戴
钻石,作为领兵打仗、治理国家的护身符。15世纪中期这条规定才被一个叫做爱丽斯•苏慧的平民女子所打破。法国皇帝查理十七世为她神魂颠倒,送给她一颗
钻石。爱丽斯在公众场合佩戴了它,从此
钻石进入民间。
15世纪是
钻石与爱情结缘的里程碑。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枚结
婚戒指,被马克西姆一世套在了玛丽公主的无名指上,
钻石戒指从此成为情侣们忠诚爱情的至高信物。拱形
钻石,是今天方钻的前身,被用来镶成哥德式M字母,是玛丽与马克西米永结同心的象征。
16世纪,在结婚仪式上交换结婚
钻戒风俗蔚然成风。
钻石深远的内涵与玲珑剔透的外表,令它成为定情及婚礼不可或缺的信物,缔造了结婚
钻戒。
约于1600年,意喻合二为一的双环戒指又多了一层浪漫象征,就是以紧握的双手代表信心。指环的末端是一双手,两手相握时,指环便合二为一,此戒名叫“爱的蜜语”。17世纪间的结婚
钻戒还刻有文字,诸如:“神赐予的,人不可分开。”17世纪的戒指更典雅朴实,众多的
钻石围以黑色或蓝色闪耀珐琅的设计,皆拥有其温婉及尊贵的品格。
16世纪和17世纪,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执政期间,
钻石在法国的流行达到顶峰,路易十四全身上下
钻石闪闪,据说他以国家名义购买了109颗重达10克拉以上的
钻石、273颗重量为4至10克拉的
钻石,其中包括一颗112克拉的法国蓝钻。
奥匈帝国的女王,荷兰以及保加利亚的统治者玛丽亚• 特蕾莎士比亚戴着一个小的
钻石王冠。在她的统治期间,安特卫普
钻石进入了繁华鼎盛的阶段,有些
钻石商甚至也在维也纳设立了分支机构。
l7—18世纪,随着人类科学、自然科学的不断发展和
钻石的逐渐普及,关于
钻石瘟疫和巫术的传说渐淡,人们对神力的崇拜也逐渐由传说中的感性转为理性的象征和心理联想,这些都和
钻石的性质紧密相关。
净度: 古人视
钻石为最纯净之物,许多文明者认为唯有肉眼看不见内含物的
钻石,才有价值。
颜色: 无色透明的
钻石代表纯洁。
外形: 完好的八面体原石是自然界中最完整的物体,它象征着秩序、祥和。
火彩: 无色透明,结晶良好的八面体
钻石,即使不加切磨也可展露良好的亮度和火彩,因此
钻石被视为
明亮的象征。
硬度: 战士和魔术师认为
钻石的坚硬是无法征服的象征,哲学家认为其意味着人类生命深不可测的
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