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珠宝设计师倪献鸥是在杭州大厦的地下一层中厅,在热闹珠宝展览的包围下,她的展柜非常不起眼,还淹没在周围一大堆毛绒玩具中,但一走进却能让人在满眼商业味中眼睛一亮——金属质感、很有表现力的造型以及 珍珠上似乎还留着手工痕迹的纯粹感。 倪献鸥的作品
这种感觉让我回想起了曾经在巴塞尔看展时,一业内相当牛的钟表大腕家MM严肃地说完自家最受收藏家追捧的产品时,突然语气一转,偷偷对我说:“还有时间的话赶紧去隔壁珠宝馆看几眼,那些产品太美了,在中国根本不可能看到……” 倪献鸥的作品
可以想象在国内被商业化批量产品包围许久,突然释放的美感冲击眼球时感受有多强烈。不过与那种大气高贵的优雅不同的是,在英国学成而归的倪献鸥走的是另一条路——极为个性的解构主义。就在我面对她的作品,脑中浮现的是建筑大师Frank Gehry的建筑,一直被我自称为混乱中的秩序。 “我的灵感很大部分就是来自Frank Gehry,也是在学习中逐渐找到自己的风格,我不喜欢太死板的东西,对于看似不合理实则孕育规则的东西很有感觉,而且外表张扬下的内涵也是我的追求。”倪献鸥最爱的材质是金属,它的质感、强烈的造型感以及硬朗的线条都已经成为她最得心应手的一部分。 去年回国成为中国美术学院的老师后,倪献鸥在滨江拥有了自己的一个小工作室。“英国创意设计业很发达,而且很多一手材料都可以找到,比如金属片,但回国后发现自己得完全独立从源头做起。”倪献鸥当天手上戴的戒指就是完全手工的作品,“这个戒指的诞生从我买银开始,到熔银、压 片、切割、塑型,最后是焊接和抛光上色,几乎就是一个完整的工序,由自己亲手完成,用了半天时间。” 这也许解释了为什么一枚小小的戒指起码要上千元,普遍在几千元,而杭州大厦现场陈列的那条项链要1万多元人民币,这条项链不算构思和设计,仅仅手工就花了倪献鸥几天时间。 “我喜欢同时开工几件作品,在做的过程中及时调整自己,比如一件做不下去了,需要再思考时,就暂时放手,先做别的,等想清楚了再尝试再调整。”作为一位设计师,倪献鸥说自己从最初的适合工业设计的方向转向今天艺术化道路,“我只是不希望自己被利益束缚太多吧。” 在英国时,每天的生活很简单,从工作室到家,看看各种艺术展,欣赏歌剧,看看时装,回国以后,倪献鸥也保持了这种充分吸收养分的生活方式:“看展览电影看书,比如绘画展、装置艺术展,时装杂志,专业杂志,还有话剧也挺喜欢。然后就是旅游,欣赏建筑和各个土地的风光。” 与其说创意,其实倪献鸥谈得更多的是经历,因为生活积累决定创意高度。“我常常对学生说,不要只看专业珠宝设计书,因为思维会被局限,而是要让自己充分接受多领域的信息,比如绘画、建筑、时装等等。” 在倪献鸥看来,独立珠宝设计师最大的快乐就是拥有个性:“我不必谈流行,有的只是风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