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快樂”,快速的就是歡樂的。人們往往對倏忽而過的事,禁不住會驚呼:好快呀!由此,快樂也被引申為“短暫”。 於是,錢鍾書曾說過這樣一段話:凡是人類,不管是古人還是今人,不管是國人還是外國人,都無一例外地認為:走得最急的,總是最美的時光。就快樂的短暫性,錢鍾書還說,“永遠快樂”這句話,不但渺茫得不能實現,而且荒謬得不能成立。快樂的絕不會永久,我們說“永遠快樂”,正好像說“四方的圓形”、“靜止的動作”,那樣的自相矛盾。 在高興的時候,我們對瞬息即逝的時間喊著說:“逗留一會兒!你太美了!”那有什麼用?你要永久,你該向痛苦裏找。不講別的,只要一個失眠的晚上,或者有約不來的下午,或者一節沉悶的聽課——這許多,比一切宗教信仰更有效力,能使你嘗到什麼叫“永生”的滋味。人生的剌,就在這裏,留戀著不肯快走的,偏是你所不留戀的東西。 由這“不肯快走”,想到了“怠慢”。“怠慢”即“輕慢”。輕慢是很讓人痛苦的,你想讓它快快走開,它就是要磨磨蹭蹭,甚或死打爛纏著你。還有諸如傲慢、驕慢、疏慢、侮慢、簡慢,哪一樣都會讓你度日如年。害怕怠慢的人,最怕別人輕忽自己,比如說,子女為什麼不來看我?每天派送的報紙,怎麼遲了10分鍾?醫生為什麼還不來為自己檢查?此時最喜歡的就是快和忙,因為這樣才是一種被尊重,而被尊重也就快樂了。 人們總愛說雲淡風輕,做事要悠著點。這其實是對那些忙忙碌碌,不肯得一時之閑的人所說的。因為這樣的人遠離了大自然,很少有駐足抬頭看雲、讓春風盈滿身心的時候。要獲得快樂,必須要明白人有著內心和外在兩個世界,外在世界,那是一個可與人分享的世界,內心則很難。但不管怎麼說,我們需要內心世界,因為它至少可以與自己分享。所謂如魚飲水,冷暖自知,它更是生命的一種真實。 人要擁有內心世界,得向大自然學習,尤其要向著一棵樹細細思考一番。譬如,“樹大招風”,這可以從兩方面來理解:一棵樹只有讓自己“大”起來,才能爭取到更多陽光的照耀,風的吹拂。此便讓我們具有求知的興趣和能力,通過獲取理性的東西,認識這個世界。認識愈多,愈會覺得生命值得珍惜,不可不快樂,更不可輕慢自己。同時它還告訴自己,做人必須低調。譬如,“獨樹一幟”,提醒我們只有創新才是有生命力的。但在創新,實現自我價值時,同時也能幫助別人,在讓別人感受到自己對他們的尊重和協助時,有一種響應,當自己有所成就時,別人也實現了自我。 還有,“枯樹開花”,它告訴我們,希望是不可隨便丟掉的。還有“樹欲靜而風不止”,它是說,一個人不能追求過於完美,凡事不會都盡如人意的。 “快樂”與“怠慢”,說的是一種適可而止,不可過,不可不及。生活總是矛盾重重的,比如興趣,無興趣所求,人生就會了無趣味;被興趣所牽制,常常又脫離了正業。無論“快樂”還是“怠慢”,皆是一種比較後的“恰到好處”,因為生命是一種“度”啊! 贊 濟源牛皮癬醫院jybdf.jtdongdi.cn 泛發型白癜風hz.hynews.net/ffxbdf/ 白癜風症狀hz.hynews.net/bdfz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