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与玉是不是一回事?很多朋友这么问。其实,翡翠是玉的一种,也叫硬玉。翡翠由很多微小的硬玉矿物组成,这些小矿物像小毡子一样互相黏合交织在一起,非常致密结实,使翡翠既坚硬又有韧性;硬玉由于含有一种叫铬的元素而成为绿色,这种大自然造设的颜色鲜艳美丽,仿佛具有生命。很多人都称翡翠为 “玉中之王”。在西方人眼中,玉是最能代表中国文化,也是最具神秘感的,他们很难理解对某种自然物质的崇拜居然能延续几千年。他们很喜欢听中国的朋友讲玉有灵性,玉能保佑主人,他们到中国来可能会买些玉,回去告诉家人朋友: “我们喜欢钻石,中国人喜欢玉。”到底什么是玉?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之中就有对玉的明确定义: “玉,石之美,有五德者。”也就是说漂亮的岩石,具有玉的五德,都可以称为玉。中国文化主流的儒家学派对玉的评价是至高无上的,认为玉有玉德,人只有具备了玉的这些崇高品德才能成为君子,实现人的最高境界。所以玉的一个定义除了是“石之美者”,还应具玉的“五德”。什么是玉的 “五德”呢?“润泽以温,仁之方也”,温和滋润具有光泽,表明玉善施恩泽,富有仁爱之心;“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玉有较高的透明度,从外部可以看出其内部具有的特征纹理,表明玉竭尽忠义之心;“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如果敲击玉石,会发出清亮悠扬悦耳的声音,并能传到很远的地方,表明玉具有智慧并传达给四周之人;“不挠而折,勇之方也”,具有极高的韧性和硬度,表明玉具有超人的勇气;“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有断口但边缘却不锋利,表明玉自身廉洁、自我约束却并不伤害他人“ 松竹梅”寓意“岁寒三友”,它是文人志士表示清高,抒发情怀甚至是变换成对抗时政的一种手段。以松竹梅作装饰题材宋代就有,盛行于元代,以后的明、清两代也有使用,清初曾一度流行。“文字狱”兴起之后,才渐渐不被采用。松,长青而不凋零,象征不渝和永恒;竹,清高而有节;梅,不惧风雪严寒。苏东坡爱竹成癖,他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还题写过“梅寒而秀,竹瘦而寿,石丑而文,是三益之友”。松竹梅被人们称之为岁寒三友,乃寓意做人要有品德、志节。这件满绿高翠,质地润透灵秀,翠美质细,颜色鲜而不妖,艳而不俗,均匀而有层次。上雕松枝,下雕梅花,整体为竹节造型,配合 “松竹梅”的题材更是天衣无缝。雕工简洁饱满,品相周正完美,是翡翠收藏之上上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