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设计艺术的探索与实践
编者按:王树勋先生,著名玉雕艺术家,深圳市翠中翠珠宝首饰有限公司特聘顾问,生于1943年12月7日,辽宁省锦州人。他六岁丧父,历经坎坷。1964年1月凭着个人的绘画和泥塑作品,被锦州玉器厂破格录取。1965年参加了人民大会堂辽宁厅大型玉雕《蝶恋花》的设计。文革中坚持画画、搞泥塑、玉雕《毛主席像》,丰富的实践提高了他的艺术造诣。70年代和80年代初担任创新和人物车间设计,技术科长等职。作品有《狮子舞》《两岸骨肉心连心》《团圆》《初遇》及珊瑚系列。1989年末到深圳沙湾锦龙厂工作,亲自设计制作了大量传统及现代玉雕作品。发表的作品有《月亮女神》《母亲的回想》《水浒英雄》《培育》《祖国的春天》及伟人像系列等。王先生的玉雕题材涉及古今中外,人物造型生动、神韵逼真,富于艺术感染力,具有明显的个人风格和时代气息。他在《中国宝
玉石》上前后发表了《工匠与艺术家之我见》《水浒英雄创作琐记》《试谈玉雕人物情节构思》《话说玉雕意境美的创作》《玉雕藏佛》《玉雕之歌》等专业论文多篇。其独到的见解引起业内的发响。2003年他在“阳美国际玉器节工作会议”上作了长达50分钟的讲话,题目为《玉雕设计艺术的探索与实践》,经作者本人同意,本站今摘要转载部分内容,以飨各位。
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繁荣发展的同时,玉雕业也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兴旺景象,从业人员增加、生产规模扩大、内外销市场全面铺开了。随着人们购买力的提高,玉雕品开始走入平民百姓家,就连打工族也用玉来装扮和美化自己了,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记得有句话叫“盛世兴雕刻”,我们正处在雕刻的好时代。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人们对艺术美的需求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对玉雕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怎样使玉雕作品形式新颖、有内涵、提高品位,让美玉价值倍增呢?我认为设计和雕刻技艺是关键的环节。今天我想就这方面的问题谈几点个人看法,以便与诸位交流。
一、玉雕审美。玉雕作品的审美内涵问题,我在其他杂志发表的《玉雕之歌》中,曾对传神、韵味及意境提出过一些见解。目前就玉雕人物造型而言,比上个世纪有了普遍的提高。从这几年有关刊物发表的玉雕作品看,有的作品已达到了形神兼备的程度。造型问题大多已过关了,而如何提升玉雕艺术内涵问题,应是我们目前共同探索和追求的目标了。艺术审美内涵涉及问题较多,我认为“传神”很重要。古人在画论中就讲“形神兼备”“以形写神”。不但“形似”更要“神似”,而且“神似要高于形似”。玉雕人物只有传神,作品才有灵魂。这和演员演戏一样,有的演员举手、投足、回头、飞眼都有戏,让人爱看。玉雕人物也是一样,把神态处理得好就有了艺术的生命。所谓“神”,主要表现在面目上,比如眼神,有时只一线之差,神情就变成两样。我们锦州玉器厂建厂初期,有位北京来的老艺人做了一件仕女,正逢潘秉桓老艺人来我厂,我厂老艺人要求潘老指点一下。潘老一看这仕女神态呆板,便上了机台,用錾铊把开好的脸标去一块,调换一下方向,压巴压巴神态马上便出来了。同是北京艺人,对神态的理解处理不一样,艺术造诣差别很大。传神,主要对人物精神气质的刻画,花鸟鱼虫造型生动也是传神。今天我只谈人物神态。我们玉雕造型中也有“韵律”一说,韵律原指诗歌的节奏感。舞蹈、音乐的轻重舒缓也是韵律。玉雕人物美感要看动势姿态动作的和谐,比如我们常讲的仕女人S弯和麻花劲,这种劲头就是韵律的体现。韵味,如俗话说的“味道”,这是作品内在的魅力所系,她能让你琢磨回味,使你看后过目不忘。古代的佛像造型很有艺术魅力,值得我们认真学习。藏佛白度母、绿度母的神韵、韵律十分优美,很适于用玉雕来表现,我曾用玉雕作过多件。为玉雕拓宽一条新路,我看可以批量生产。
二、玉雕“工”与“艺”。现在某些玉雕作品有种倾向,借助于工具的先进,只追求“显工”。为把活雕得繁杂精细,不惜把好料挖空。细得让人不敢摸不敢碰,却忽略了对“艺”的追求。如果把鸡笼鸟笼之类镂空还值得。记得早年曾见到过一件作品,把整条鱼给镂空了。给我的感觉这鱼身上那鲜美的嫩肉被掏走了,只剩下空鳞骨架,还有什么味道呢?这种表现方法用在剪纸上尚属可行,但用在雕刻石材上,我觉得玉料的厚重感被破坏了,有费力不讨好之感。只追求“显工”往往会导致作品的匠气,而那些古朴圆浑简洁流畅的韵律之作则不乏含蓄的雅趣(味道)。玉雕应考虑石材原有的体积厚重感,挖脏去绺或遮绺(裂),保留好料,恰当地因材施艺设计利用,要切记专家们的忠告:“玉料重一分,价值贵十倍”。
三、玉雕作品的意境美。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往往与意境分不开,比如山水有山水的意境;园林有园林的意境;楼阁有楼阁的意境;佛国有佛国的意境。意境是一种美学思想,意境经常被作为评价文艺作品的重要标准。意境是心与物之间的关系。意:是人的情感,情感是主观的;境:是实景实物,是客观存在的。两者统一起来便有了意境或境界,也可称为情调。佛像要体现出“佛”胸中的那种博大境界,不设景物陪衬,也可用神情来表现心中的意境。有意境的作品才能动人。我曾评论过北京的一件题为《长生殿》的作品,那件作品的设计构思,色彩利用,人物关系的处理都能给人以意境美的感受。营造意境美,能使作品产生视觉冲击,让人过目不忘。
四、玉雕情节设计。“情节”是事情或故事的变化所产生的。我在构思设计人物情节时,脑子里会闪现多组画面,经反复构画,寻找最能反映主题的典型场面和人物动作,让情节画面呈现一种意境氛围。比如我对《许仙借伞》的设计:用的是一块水胆玛瑙,为了使水胆薄而透明,把这块料的中间部位找成椭圆形。围绕椭圆设置人物景观。上面刻古城门和宝塔及亭楼街市,下边浮雕曲桥、柳树、长堤、游船,用以点明杭州的西湖环境。用两边厚料找出三个人物,二对一,两女一男分立两边,并以一座桥分隔。情节选取借伞后分别的一幕。用每个人的动态、韵律、表情传达各自的心情。小青丫环举伞拉着白娘子急向台阶的山路走去;白娘子欲走又回首张望,用袖子半遮面,表现出含羞又依依不舍之情。许仙则弓腰曲背拱手相送,显出善良人的一片真诚。这种情景交融,意在传达给观赏者一种意境之美。关于对群体形象的处理,以我设计制作的《水浒英雄》为例:《水浒传》人物众多,情节场面复杂,而这块料很小,要容纳下这么大部头的作品比较困难。如果将人物缩得太小,就不能表现出好汉们的各自形象。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材料上,容纳进那么多的情节故事,就要考虑如何对《水浒传》人物的减裁和筛选。该让哪些人出场,又怎样安排他们的动作形象,想来想去,采取了分类分组的方法定位。有的三人一组,两人一组用形象动态来表明他们的身份,展示其英雄事迹。在穿着打扮和面部表情上力求有个性,姿势动作避免重复和雷同。又注意到个人形态和整个群体的协调,让每组人物在分散独立各自亮相的表演中,成为整体的一部分,统一在“忠义堂”和“替天行道”的大旗下面。形成一个即独立分散又集中统一,人物多而不乱的整体。有人问:设计构图有什么诀窍,我说:没什么诀窍,但心中要有“对立统一”的法则,以上两例构图时,就考虑到对立统一。人物的姿态变化,呼应,横线与竖线的交叉使用,疏密与空白关系等等都有对立统一关系。我觉得这一规律运用得好,作品看着就舒服。哪里运用不好,那里就看着别扭。比如人走路,迈左腿甩右臂,相对向前,不能顺拐。如果坐式观音支右腿再举右手就不舒服。对立统一关系在绘图构图方面也可理解为变化统一,利用好这一法则对设计很有帮助,我个人受益非浅,并总结为:对立兼统一,自然含规律。万物皆遵循,掌握必受益。创作与设计,变化要注意。多样归整体,艺术有生气。
五、利用原料颜色设计巧用。玉雕巧色雕刻自古就有,近现代更是层出不穷。翡翠、玛瑙等许多原料颜色丰富,设计人员大有想象空间,我搞设计到如今没遇到过特别好的料,比较喜欢用边边角角,颜色复杂的料。奇怪形状的料形和色彩斑斓的纹理,会启发和引导设计者的奇思妙想,我在设计过程中有所体会。1998年,我接了一小块令主人很失望的翡翠,形状被剥得很零碎。料上有绿白黄三种颜色。根据形状我动笔勾画,将其中一条绿设计成螳螂,而将另一块绿色找出豆夹和茎叶,随底子绿色的起伏关系找出两株豆荚。为了保持原来料的体积,把豆茎与叶子间的夹心白料找成串串豆荚花;把背面大面积黄白料找成佛手;把黄色上的红线找成叶筋,让叶子的茎部和佛手根部相贴合一。这样,佛手托着满绿让人赏心悦目,显得生机盎然,名为《绿的生机》。《佛陀世界》,是一块极不规则的红皮包裹的翡翠原料,上面只有一层洁白的好肉,周边是包包棱棱的糟料皮和深洞。我首先把白地子设计成如来佛像和左右菩萨协侍;用向前凸起的红料皮找出韦驮,手拖镇妖宝器,脚踏妖魔;周边红皮及深洞里找几尊罗汉神将;后面为观音,童子;作品颜色用得适当无须费多少工,便可收到较好效果。颜色丰富的原料,设计时要围绕主题环境选好陪衬物。一时来不及思考,先把颜色圈起来,边打坯边思考。颜色能启发设计者的想象力,尽量把颜色安排得合理贴切、巧妙,这样才能赋予颜色以生命力。有好的光滑料皮也可保留,莫辜负了大自然的赐予。
六、玉雕的创新。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珍贵的
玉石应赋予它新的艺术生命。我国几千年来的玉雕之所以延续不衰、发展兴旺,究其原因,就是走的一条不断创新的道路。每个时代都有其代表作品,体现了当时的时代风格。近些年纵观玉雕题材,大多是延袭明清的路子。“泥古人,乏创新”。墨守陈规,路子必会越走越窄。有些产品造成积压和市场疲软原因之一,与雕刻题材样式程式化的不断重复有关。人们对艺术品的审美是不断求新的,玉雕也应该反映现实生活。从一些专业刊物上可以看到,全国各地有不少的玉雕设计制作者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为创新付出了心血,在走艺术化的创作之路。出现了不少题材新、形式美的好作品,但没有形成气候。本人曾经历过玉雕的创新历程。我于1964年1月入厂,记得那时除了生产传统产品,也时常下达创新任务。因我有绘画基础,创新设计和制作任务会时常落在肩上。1965年我参加了大型玉雕毛主席诗词《蝶恋花》的设计。后来又亲自负责一个创新班组,专门搞现代题材的玉雕创作。制作毛泽东像、设计反映当时的新生事物。1989年末我出来打工,作了不少毛泽东、邓小平及名人像。也创作了一些现代题材的作品,如《母亲的回想》《祖国的春天》《培育》《海滩》等。下面就《祖国的春天》谈些设计感想:我来深圳多年,亲身感受到了深圳日新月异的变化,其建设与发展速度令世人瞩目。只要到深圳街头,便随处可见高楼林立、立交纵横;人流如潮,商业繁荣的景象。这变化不能不让人心动,便产生了用玉雕来表现的欲望。1998年春,我接到一块孔雀石,这块料的颜色形状很像树冠,心灵之窗立刻打开,想到了总设计师邓小平,主题便被确定下来。此件设计以邓小平单一形象为主体,采用高浮雕的方法,主要刻画小平的面部头像,让总设计师脸带微笑面向未来,表现他高瞻远瞩的伟人形象,在他的周围雕刻深圳与香港的景观。外形按树冠状设计,下边设计木桩座,整体看似一棵大树形状。其寓意中国改革开放的春天充满生机,如参天大树一样枝繁叶茂郁郁苍苍。
总之,如今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是个多元的时代,画面景观非常丰富,有很多现实题材可进入玉雕。大量的近代历史事件、人物,也可用玉雕来表现,特别是伟人毛泽东就有说不尽的故事。我有毛泽东情结,我认为他无愧是世纪伟人。咱先不谈他革命活动和改造社会的功绩。他思想深邃,是个知识的宝库。单就他的诗词书法而言,在中国就占有很重要地位。古人的词以苏东坡和岳飞的气魄大,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满江红》等豪放气魄前无古人。他的语言用比兴方法,诙谐风趣,不亚于圣经的语言美。我们玉雕界是应该用好的材料来表现伟人的。上个世纪是英雄辈出的时代,我国各领域出现了许多名人,如科学家李四光、华罗庚,钱学琛,形象都很有特点,业绩可载入史册。文学巨匠鲁迅、郭沫若;画家齐白石(我已作)、徐悲鸿,李可染、五连冠的女排。今天又出现了自己的航天英雄杨利伟,这些名人都可以用玉雕来表现。要想搞出我们时代风格的玉雕,必须从题材上着手,这是当今玉雕设计者和制作者的使命。创新就要标新立异,作品要有个性。引进一些西方好的艺术理念是无可非议的,要吸收其精华,对创新有帮助。但结合的不好也会不伦不类,有损于民族风格。中国雕刻的含蕴的美感不亚于西方雕塑,如敦煌佛像、大足石刻那神态、那种想象力,我觉得比西方写实的艺术性还要高。中华民族有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有自己的特色,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玉雕的独特风格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