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还是小时候看过一部电视剧,讲一对热恋中的青年男女响应国家的号召去支援三线建设,结果两人一天到晚埋头苦干,终身大事一直无暇顾及,终于有一天,所在单位的党支书急了,跟小伙子说:“你都二十七了,她都二十五了,属于典型的晚婚了。再不结,我怎么向组织上交代啊!”
现在想想,有点哭笑不得,男的才二十七,女的才二十五还不婚不嫁的就算晚婚了?那如今很多三十多岁还待字闺中的大龄剩女怎么办?岂不连赶上最后一趟末班车的机会都没了? 说到剩女,是近年在网络媒体、在婚恋市场上相当流行的一个新词,又叫“3S女人”:Single(单身)、Senventies(大多数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Stuck(被卡住了),她们大都是“三高女性“(高学历、高层次、高收入),又是百炼成钢的“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她们相貌气质学识谈吐均属一流,严格来说属于“圣女”一级,最起码也是“胜女”,可她们都没有找到一个最爱的、深爱的、想爱的、亲爱的人来告别单身,反而让身边的亲朋好友倍感压力,于是她们无一例外沦为了乏人问津的“剩女”,变成了蔡依林嘴里“没人疼没人爱”的“单身公害”。
曾在媒体上看过一个数据:2005年,北京30-50岁单身人数达到约50万人,其中女性超过六成;89.94%,上海城市女性认同独身观念的,有82.79%,在高学历女性群体中,这个比列达到89.94%。24万,超过86万名的适龄女性至今未结婚,比10年前多了24万人。与此同时,男性独身的比例却下降,由10年前的36%下降至现在的34%。如今时间老人已经跨过2009年的门槛了,不知道这两大城市的单身贵族是多了还是少了?我估计,只会多不会少。
还有一组数据也很有意思:目前我国男性人口总数要比女性多出3700万。有人预测,到2020年,中国处于婚龄的男性人数将比女性多出3000万~4000万——平均5个男人就有1个讨不到老婆。也许有人会问,既然男比女多,为何大城市的“剩女现象”却如此突出呢?
首先,男性人口比女性多基本上都集中在广大农村和中小城市,那里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女婴一出生就惨遭虐杀或遗弃,所以导致男多女少的比例失调,但在大城市,男女比例基本上还是趋向平衡的。中国人传统的婚姻模式一直是男强女弱,这不光体现在文化程度和经济基础上,也体现在年龄上,所以20多岁的男孩子想找20多岁的女孩子结婚,三四十岁甚至50多岁的老男人也想找一个20多岁的女孩子,那三四十岁的女人怎么办,只好成“剩女”了。
假如我们把人(无论男女)按照外形条件、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分成ABCD四等(最优秀的A是最差的是D),通常的婚配规律是:A男选择B女,B男选择C女,C男选择D女,那么剩下了D男和A女,便成了当今的“剩男、剩女”。
有人说,“找对象”难的,不是条件太好的,就是条件太差的。于是,被贴上A女和D男标签的两类人,成了婚嫁市场上的弱势群体——没人敢娶多金的A女,没人愿嫁少钱的D男。人口结构上男多女少的性别失调,加上社会意识上的男强女弱的婚姻定式,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成千上万的A女D男难以婚嫁将成为现实。此时,A级剩女在岁月的蹉跎中也容易熬成“愁女”。(愁嫁的剩女的简称)
剩女变“愁女”,原因很多,有社会大气候的影响,也有个人小气候的因素,有男人的问题,也有女性自身的问题。
我认为,剩女愁嫁的最大问题还是过不了自己那一关。某大型门户网站针对这一问题曾经搞过民意调查,65%的被调查者承认:完美主义和太过挑剔使她们总是与爱情擦肩而过。她们都幻想着自己心中的另一半是汤姆-克鲁斯、是比尔-盖茨,甚至是同时装载了帅气、品德、智慧、财富等多种功能的“超男”,只可惜始终是个遥不可及的梦,就像小时候看的童话故事《
水晶鞋与玫瑰花》,谁都想嫁给那个英俊富有的王子,可
水晶鞋只有一双,就算你幸运的得到了,穿在脚上还未必舒服。
而和剩女遥遥相望的剩男们,情况则和高高在上的前者大不相同。有一部分是外貌、学识、地位、收入都达不到及格线的次等货,是真正的“残渣剩饭”,是D男,这部分剩男,剩女们看不上眼,剩男们自个儿也不敢抬望眼;还有一部分倒是标准的
钻石王老五,有车有房有貌有才,可身边经常蝴蝶蹁跹,他们就像一只蜜蜂一样总是穿梭于花丛中,这部分剩男只满足于游击战,对死守一处的阵地战不感兴趣,更没有长期开辟根据地的打算,这年头,男人单身的压力似乎没有女人大,单身汉反倒成了时尚,他们总幻想等熬到“骨灰级”了再效仿杨振宁老爷爷来个老牛吃嫩草,这种剩男是女人的毒品,聪明的女人最好别沾,否则会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还有一种剩男,埋头苦干,勤勤恳恳,既是老黄牛,又是潜力股。他们深知事业才是男人的情场上无往不利的
杀手锏,只有打下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他们才会考虑终身大事。而且他们更喜欢温柔体贴、善解人意的贤内助型的传统女性,也就是B女或C女,显然,心比天高的A级剩女们基本上不在他们的目光搜寻的范围之内。
然而,女人终归是女人,连西方女权运动的先驱波伏娃也承认,女人所渴求的爱实际是被爱,被男人爱,被男人疼。女人的本性就是对男人的依赖性,是被爱,是被呵护。即使再坚强再独立的现代女性,内心深处依然是一朵寂寞女人花,含苞待放意幽幽,她朝朝与暮暮,切切的等候,就盼望有一双温柔手,来抚慰心底挥之不去的伤痕。
某种程度上来说,剩女本质上还是弱势群体,否则我们就无法理解为什么当一个女人在经济上和精神上获得“双丰收”以后,大多数并不愿意下嫁给条件比她差的小男人,依然憧憬着一个比她还要优秀还要强大的臂膀?女强人外表再强,骨子里还是个弱女子,还是对男强女弱的婚恋模式执迷不悔因此剩女的择偶都是金字塔型的,站在塔下女人的仰望塔上的男人,以此类推,层层加码,女强人之所以“高处不胜寒”,就在于她们都已经是站在金字塔尖的“三高女性”了,还在“举头望明月”,想找一个比自己还要强的男人,只好“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了。”这是“A女难嫁理论”——女的都想找个比自己强的,塔尖上的就变成了剩女。因此,越优秀的女人就越晚婚了。
看来,晚婚的确已经成了相当凸出的社会问题,这引起了一位大导演的关注,他叫周晓文,曾经拍过《二嫫、《秦颂》等名片,是第五代导演的佼佼者。据说,他已携手海润,瞄准“剩女”这个群体,开拍中国首部严肃反映女性晚婚现象的电视剧《晚婚》,探讨剩女们在面对人生、事业、爱情、家庭时复杂而又微妙的心态。
《晚婚》讲述30后的婆婆、50后的妈妈、70后的小姑子、80后的姐姐和我,四个年代的女人相聚在一个屋檐下的故事,不同年代出生的她们对婚姻的追求和态度发生着质的裂变。希望这部作品的出现,能够使我们更加关注“剩女和晚婚”这两个都市情感的疑难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