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覃伟珠宝设计师艺廊:http://designer.525zb.com/designerindex.aspx?spaceid=163
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各花入各眼!
浏览:153261
透过香港珠宝展浅谈中西珠宝文化差异!
覃伟 发表于2011/8/4 14:47:08 浏览(15343) 评论(5)

       06年九月二十二日10点57分,我们一行九人进入香港会展中心,发现,香港展规模之大精品之多,是我们始料不及的,尤其四楼大会堂区更是世界珠宝精品中的精品。在深圳展会上曾听一个镶嵌师傅打趣说,看到谢瑞麟的镶工就想哭,因为实在是太漂亮了。我想假如他有幸来到香港展会四楼的话,怕是想哭也哭不出来了罢。

 

       香港会展中心四楼的世界珠宝精品也有其特点规律可循,我谈谈我的个人看法:如印度,其堪称宗教大国,几乎全民信仰佛教,他们的精品也极具民族宗教色彩。中东几家阿拉伯公司的展品也充满了伊斯兰教的味道。结合宗教色彩的珠宝,他们在设计上大多采用宗教图谱作为基本元素,而后用一种对神的崇拜情绪来组织首饰的形体结构,进而形成一种带有宗教色彩的审美情趣。而最能代表西方审美情趣的,当属展馆中的欧美款式了。说到欧美款式就必需得谈谈西方的审美哲学,西方的美学思想发源于古希腊,而后于中世纪,在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思潮的推动下,欧洲便开始了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时期,不论是绘画或者装饰及音乐,都强调的是一种宏大,雄伟与华丽,刻意的彰显神的万能,讲究的是一种外在的磅礴,及感观的上刺激。随着时间推移,西方艺术经历了巴洛克时期的极端艺术及洛克克时期的享乐艺术后最终总结出了自己的新古典派艺术形式。西方文化决定了西方的美学思想,以毕达格拉斯及苏格拉底等西方哲学家为代表的西方美学思想,其基本认识都没离开对“数”的绝对概念,以及“实证思想”的主宰,因此他们的哲学与美学主张都离不开自然情感的表象,以及韵律、几何、平衡等外在的认识概念,由此可见,西方美学思想是外向型的,是以表现形式与形态为主要目的的,这一思想一直影响至今,所以他们那些在我们看来夸张、华丽的款式,他们一样可以批量设计生产,并且一样有着自己的市场份额。

     

       我觉得中国与西方的审美意识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这种区别源于中西文化的区别、及中西宗教、哲学、中西民族风俗还有对艺术不同认识的区别,中国在五千多年文明的积淀下产生了儒、释、道三家哲学思想注:释家思想由印度引进,后在中国扎根并自成南北两派禅宗思想)。儒、释两家强调的是一种“心识”,儒家提出“心中有爱即为美,心中无爱即为丑”。而释家更是提出了“圆融”的概念,即“美中有丑,丑中有美,美即丑,丑即美”的“心识美学”。这两家审美哲学赋于国人更多的是一种内敛,含蓄的诗化审美情趣。......道家中的阴与阳,虚与实,讲究的是一种对立与统一的和谐之美,其提出美就是在“平衡与不平衡,似与不似”之中产生。儒、释、道、三家哲学共同构筑起中国的传统审美思想及民族心理。基于这一点,我们做设计时应该找到好的载体,抓住好的点来发扬中国的传统美学,而并非只是一味的在图谱上来套古用今,还美其名曰:宏扬中国文化。在我看来,那只是做表面文章,而宏扬中国的美学思想这才是我们国内设计师的当务之急!!!

     

       曾经有一位杂志记者一直追问我,国内的珠宝设计是否一直都在抄袭国外的?其实我认为,国内目前的珠宝产业只有短短二十年的历程,而真正上轨道也就是这十一、二年的时间与国外那些在成熟的市场机制下成长了几十年甚至一百多年的珠宝产业相比,国内的珠宝产业还只是处于萌芽阶段,我们的整个生产工序都是完全由西方引进,我们都要经历一个学习的过程。在设计方面,我们可以借鉴融汇一些西方的美学理念,如西方哲学家毕达格拉斯提出的“黄金分割点”理论,我们运用在男戒等几何元素的设计时可以灵活运用。又如西方提出的色彩心理学及色彩对比美学等理论,我们也可以运用到有色宝石的设计之中去,凡此种种`````````````总之我们可以吸收他们好的实证理论思想,但如果只是全套照搬,而舍弃我们的传统审美情趣,忽略我们的民族心理的话,那注定是徒劳、悲哀的``````````
   
       纵观此次香港珠宝展,在感叹国外精湛工艺与前卫时尚设计的同时,我更感受到了我们行业的一种危机感,我常自问,假如这些国际重量级的珠宝企业,明天就全部进驻中国市场,会对国内珠宝产业造成什么影响,而我们又做好准备了吗?未来的世界经济肯定会向知识型经济社会转型,在这种转变之中,中国的“比较优势”在哪里?难道我们仅凭廉价优质的劳动力来与别人竞争吗?我觉得,中国珠宝产业更应该提倡的是一种“发展优势”,而不能仅仅局限在“比较优势”的框架之中。在世界范围内的产业链之中,中国,目前,乃至在将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都只能是世界的生产加工基地,这是无法否认的事实,所以政府现在大力倡导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品牌建设力度,期盼携中国跳出第三世界国家产业链,而后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竞争力,参与世界范围内的竞争。但在国家的这种宏观调控下,反而出现了一大批虚有其表,外强中干的的所谓“名牌”品牌。目前,以周大福为代表的港资品牌已逐渐深入人心,国外品牌也已有十多家开始进驻中国市场,05年比利时的欧陆之星旗下的欧洲经典钻石品牌“TESIRO”公司更是以一亿美元收购了江苏“通灵翠钻”85%的股权。竞争的加大与外资品牌的不断入驻,预示着珠宝产业的品牌格局将会重新洗牌,国内珠宝如果要做销售品牌的话,一定要“静观其变,顺势而为”。
      

       外资品牌竞争到最后,一定会加大本土化建设,也就意味着他们将会在中国建起自己的加工厂,届时,他们先进的生产工艺与科学的管理模式,势必会对国内的珠宝制造业形成不小的冲击,基于这点,国内珠宝产业的全体同仁更应扪心自问,面对未来的产业变革,我们都做好未雨绸缪的准备了吗?国内珠宝产业目前发展的波浪线的确上升很快,成绩喜人,但我看到香港会展中心四楼的国际大会堂区,才感到,内地珠宝产业上升的波浪线高度放在国际的版图中,还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般的初见端倪。我们不能为目前的成绩而裹足不前,在激烈的竞争中,我们就像逆水行舟般,不进则退,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
   
       八十、九十年代的珠宝产业受政策及观念的影响,是典型的“卖方市场”,设计及生产出来的首饰质量差一点也不愁卖不出去。而今,却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市场逐渐开放,及新一代消费群体的成长,和新的消费观念的产生,一个更具市场化的“买方市场”早已形成。消费者已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国内珠宝企业,目前,大多走的是专业化路线,我们更应整合资源配制,分析产业终局,以能力为基础,市场为导向,制定出适合我们自己的差异化战略导向,并在企业内部贯彻传播,形成我们自己的企业文化,用以凝聚企业的整个团队。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的因素。人才的培养,及人才储备,是关乎一个企业是否能够持续发展的和具备持续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对于像珠宝产业这种劳动密集与技术密集型的行业来讲,这一点就更是显得尤为重要,我肯定不想国内珠宝企业,是那种各自独领风骚三五年的企业,我更期盼国内珠宝企业,有一天能够成为纵横国际的百年名企,所以我真诚的希望各家国内珠宝企业,应该重视到人的因素这一点。
   
    
(以上纯属我个人,对珠宝设计及珠宝加工与销售行业,以及国内整个珠宝行业的看法,如有偏颇之处,敬请珠宝同行的朋友们加以斧正。)       完!!!

 

                                                                                                                                                                    文  ---- 覃伟
                                                                                                      
                                                                                                                                                                   

                                                                                                                                                                    06年9月26日

评论列表
我要评论